close

我非常喜歡探討人性這件事情,就像我非常喜歡犯罪心理學、精神疾病和變態殺手的話題。最近一次去翻閱的是自殺突擊隊的小丑和小丑女,我喜歡他們兩個的故事。我們一直都覺得,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是不正常的,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不正常的。但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,我們所謂的「正常」,何嘗不是「不正常」呢?

我一直都很不喜歡用正常與否來評斷精神上有狀況的人。

我覺得人多少都有一點精神上的--我其實比較想用"問題"來形容--狀況。比如情緒,有些人對於愛的情緒很濃,他們這一生就是為了愛一個人而活,他們把"愛"的感覺放到最大,然後一旦失去了或是發現被背叛了,他們的世界就崩潰了。其實我覺得到"有種整個世界崩塌"的感覺出現了,就算是有一點精神狀況。

怎麼說呢?對我來說,硬要去形容精神疾病患者的話,就是他的世界我們不了解。即使我們可以用言語、字句來形容、來描述,還是不一定能身歷其境,就如同失戀。每個人都會失戀,每個人都會被背叛,每個人都會經歷不被愛的感覺,但不是每個人都會有"整個世界崩塌了"的感覺。對於"世俗人"的觀點來看,或許這也算是一種輕微的精神狀況,但是這種狀況還在大腦的可控範圍內,所以我們可以消化這樣的情緒。一旦我們的大腦無法控制,我們無法消化的時候,所謂的情殺就出現了,所謂的恐怖情人就上報紙了。

所以我喜歡探討精神問題是因為,我覺得這樣的事情和狀況不僅僅只會發生在我們認定的精神病身上,連我們自己都曾經有精神上的問題,而我們不自知。我們的大腦可以控制、可以消化,所以我們覺得正常。

也因次,我不喜歡去說,精神疾病患者就是不正常。

拉回來我今天去看的這部電影。

其實變態殺手、精神病之類的電影層出不窮,不知道為什麼電影很喜歡出這種題材。可能是它是大部分人都很未知的,很多精神疾病的名稱都很冗長甚至根本沒聽過,所以大家對於這樣子的題材是充滿好奇心的,或許也不是真的這麼在乎真實性,也可能因為這個樣子,這種題材一直是票房的保證。喔,當然你要夠會拍。

再來是演員很喜歡詮釋這樣子的角色,可能是因為這是個非常能直接證明自己演技的角色。但是我其實一直都很困惑一件事情,在看完他來了請閉眼之後,就開始很困惑了。

如果真的有多重人格,到底這幾種人格之間知不知道彼此?我的意思是,知不知道,其實所有的人格都是同一個人?又或者說,他們覺得彼此是不同人,一個人格就是一個個體。

分裂裡面的男主角凱文(詹姆斯麥艾維飾),他的人格其實是知道彼此的存在,而且知道我們都是同一個人的人格。而那些人都是有原因才產生的。在這些人格裡,有一個專門主導其他人格的領導者,是貝瑞。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,其中一個人格海維把這個主導權偷走了。電影沒有很明確地去闡述這其中的前因後果,我覺得滿可惜的。

怎麼樣才能夠去其中一個人格中"偷"走主導權?又是什麼原因,會有其中一個人格(貝瑞)拿走了主導權,而不是讓原本最本身的那個人格(凱文),成為主導者。(我想或許是大家都想保護凱文這個人格)

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非常值得討論。

1486404206-2407442938_n  

分裂的宣傳如果沒有大肆宣揚他是24個人格,僅僅只是這樣子的宣傳海報,我才不會去看wwww

而且預告片也沒有很吸引我。不過我真的很難得遇到這種不雷的預告片,電影本身很多地方都很符合「驚悚」這個形容詞,音效、時機都非常恰當。我有幾度都不太敢看,甚至明明知道一定會發生什麼事還是被狠狠嚇了一大跳。

但是我覺得分裂有一個我一直都不太能夠理解的地方就是,他的穿插鏡頭。在凱文和一個小女孩的家庭生活做穿插,我後知後覺到,中後段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是在說女主角的孩童時期。我覺得滿莫名其妙的,而且也沒有很明確的交代到底女主角發生了什麼事情。不過結尾還滿有可能出第二集的我覺得,可能在鋪梗吧,我就不太多做評論。

然後我覺得前面的鋪敘都非常好,男主角的多重人格詮釋得很好,但我比較想要多談談女主角。

2017020772473337  

她的反應很快。我猜跟她幼兒時期受到的虐待有很大的關係。家庭狀況有問題的小孩比起平常的小孩來說,相對的比較會看旁人的臉色。我不知道有沒有科學根據,但我自己遇到的幾乎沒有例外。所以我猜測,她應該也是一個非常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。從她一開始就觀察到後車廂的狀況,然後到發現綁架的人的詭異,然後知道怎麼樣安穩的一直活著,甚至臨機應變的去尋求逃脫的方式。而且她的情緒處理我非常喜歡。她的害怕對我來說可能比較寫實,或許我自己面對這種狀況都會大吼大叫啊或是試圖激烈反抗,我不知道。但她的恐懼、哭泣、絕望,我覺得層層疊進,很棒。

一開始從詫異到恐懼,然後顫抖著掉淚。再來依舊恐懼,然後沒有任何嘶吼、尖叫,就是掉淚。那雙眼睛就是只有恐懼和絕望,然後我不知道她知不知道自己在哭,那是一種絕望到好像只能用哭來表達的感覺,我覺得她的眼睛,詮釋得很棒!再來就是後半她發現自己無法逃脫了,想起從前的事情,捶著牆壁痛哭。我覺得情緒層次做得很好。所以我其實對女主角的演技比較驚豔。

當然不是說男主角就遜色,男主角真正讓我開始嘆為觀止的時候是,本來是貝瑞在控制人格的主導權,但海維偷走了,而僅只有9歲的海維把這個主導權獻給丹尼斯和派翠西亞以討好他們。而丹尼斯一直在裝扮貝瑞去見心理醫生。當心理醫生拆穿他是丹尼斯的時候,他瞬間的表情、眼神,都變成了丹尼斯。

4  

那一刻我真的被嚇到了,就像他真的有丹尼斯和貝瑞兩種人格一樣,比起最後他的人格紊亂的那一幕還更讓我印象深刻。

20170203234241-e0cf76752977ef7766ea6f460602ad1d-tablet  

2016072843805717  

php3zF8Tk  

派翠西亞是我最喜歡的人格。他表達這個人格的小動作很多,一個輕眨眼,一個小嘟嘴,我好喜歡他這些小細節。而我喜歡這個人格是因為,我非常喜歡他高貴的魅力。不怒則威、笑容令人恐懼,非常鮮明的人格特性。

2016072843859849  

小談海維,這個9歲的小男孩,講話都還有點大舌頭。這種小細節真的讓我著迷。最讓我驚豔的永遠都是不經意間發現每個人格之間的小細節,以至於他們的人格特點都顯得非常鮮明。

其實說真的,我一直都不覺得多重人格是一件很不一樣或是特別的事情。我覺得每個人都有。或許是因為電影、小說都把多重人格放大了,我自己的感覺是,我不覺得每個多重人格都一定是這麼偏激或是危險。或許真的就只是不一樣個性的人共存,僅此而已。

我不知道多重人格的概念到底在哪裡,定義是什麼,但我覺得多重人格很廣泛。每個人多多少少,都有至少兩個人格。你對待朋友、對待親人、對待枕邊人、對待同事都是不一樣的面貌,當然沒有那麼徹底,是完全不同個性,甚至不同性別的人格,但是人格多少都會因為你面對的對象不同而有所改變。或許你對親人苛薄,但對朋友大方;對同事隨性,卻對枕邊人龜毛,諸如此類。我覺得對我來說,這也算是一種多重人格,只是沒有那麼極端的不同而已。

人的奧妙之處就在於這裡,一個個體卻有那麼多不同的可能,就像大腦一樣。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我們沒有用到的那些部分是什麼,會發生什麼事情,就像電影《露西》一樣,最後會消失嗎?不知道。聽得到別人心中的聲音甚至知道別人的健康狀況嗎?不知道。

就像電影中的第24個人格。當我們的大腦"升級"了,我們會像野獸一樣刀槍不入、健步如飛、力大無窮嗎?我覺得這都是不可預測的地方,或許現在的科技可以去模擬這些可能,但是如果我們已經使用了這麼久的這一小部分所產生出的人格,我們都不一定能夠預測和深入了解,我們對於那些大部分未知,又怎麼能輕易下判斷呢?

所以電影的最後,我覺得有一點小失望是,太過於抽象了,已經變得好像不是探討多重人格這件事情,而是探討大腦開發。或許多重人格會影響大腦的開發,我不知道我沒有去查,可是我以為這部電影是在闡述我們現在知道的事情,或是去探討我們現在發現的狀況,而不是去預想我們不知道的部分。

不過整體來說,24個人格是非常非常特別的噱頭,我很喜歡這個題材。希望人格可以再多一點,不過演員可能會發瘋倒是真的XDDD

看完的當下馬上去誠品敗了《24個比利》www

總之,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,會啟發很多很多的想法,去正視這些問題,和多少了解一點這些人。但是很多時候,真的沒有像電影演的,好像每個多重人格的人都很危險、很極端,這是我覺得看完電影不要被誤導的地方。

最後最後,希望大家在現今社會提高警覺,出門小心,平安回家。

(圖片來自google,侵權告知即撤)

arrow
arrow

    缺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